“不想花錢做前臺,我們來提供;不想花錢請秘書,我們來提供。只要你選擇了我們,前臺、秘書統統就會有。我們的目標是做個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商務中心,提供給租客的當然也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辦公室。”1月8日,套用著網絡俏皮話,劉強如此介紹著自己的新業務。
劉強是一家名為弘毅資產管理公司的副總經理,從事的業務也有一個洋名稱—服務型辦公室。雖然國內的同行更愿意使用商務中心的說法,但服務型辦公室已經出現在眾多高檔寫字樓里。比如京基100等超甲等寫字樓,就有幾家專業公司從事這個行業,當中既有國際大腕,也有本土新銳。
“這是深圳的商業環境發生的新變化。隨著金融、投資、科技企業的興起,很多闖深圳的企業在辦公條件上起點很高,這給了商務中心快速發展的機會。”劉強直言,前海的發展更是吸引了大量企業落戶,當中的時間差也意味著大商機。
服務舶來品,深圳有多少?
1月3日,京基100大廈某層,一出電梯便可看到了接待前臺。這不是一個企業的前臺,而是整層樓8家企業的公用前臺,不遠處的休閑區,幾名員工圍坐喝著咖啡展開討論,這正是服務型辦公室的典型業態。這一層的8家公司,租用面積為200到600平方米不等,多涉及投資、金融、科技領域。
王先生所在的投資公司租用了一個約200平方米的服務型辦公室。“這是集團在深圳設立的一個辦事點,只有6名工作人員,并不需要太大的面積,但對于辦公室的選址要求比較高。”王先生告訴記者,集團選在京基100設點,是為了有較好的對外形象,但京基100至少600平方米起租,若集團自行跟京基100對接,很可能沒辦法租到,服務型辦公室正好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。
服務型辦公室是個舶來品,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發源于美國。這種全新辦公模式能為客戶提供完整的辦公體系,除了辦公地點、辦公家具、用品、設備等硬件外,還涵蓋各種服務人員與之相匹配,包括秘書、接待、物管等,是一種集商務中心、行政于一體的辦公模式。從業多年的劉強提供的數據稱,上海的服務型辦公室數量在過去6年增長204%,而北京更錄得超過337%的增幅。目前,上海的服務型辦公室供應量全球排名第11位,北京排名第26位。